找到相关内容5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江南名刹普光禅寺

    五百个儿子中的一个小儿子。他出生时,有各种金银财宝从地下涌出,福城觉得奇怪,便请相面先生给他相面相面先生看他长相非同一般,就取名叫“善财”。大善财长大后,却偏偏不爱财,他视金钱如粪土,发誓要修行成佛...

    佚名

    |普光禅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4/07353022305.html
  • 相貌庄严有绝招——修善与面相

    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天生*相,今生不但没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是一种乞食街头、饥饿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佚名

    |命运|面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23371017554.html
  • 论六朝时期岭南的佛教及其与官僚士商的关系

    张裕,其家族几代都虔诚事佛,而张裕在始兴相任上,只是创建了一座寺庙;而宗悫携僧人释法愿南下,奉其为五戒之师,主要是因为相信释法愿善占卜相面,可以替其预测祸福。  东晋南朝时期,不少门阀世族世代奉佛,如...

    丁邦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841234.html
  • 谈《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特色

    轻盈优雅,线条流畅,飘逸多姿,威猛之相面部肌肉和色泽质感强,体态凶猛可怖;噶玛嘎日派的特点是充分吸收汉族工笔画的手法来塑形象和渲染背景。这些流派不仅表现着各自的绘画风格,也代表着藏传佛教中诸如宁玛派、...

    冶存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1761157.html
  • 丰子恺的人格特征与佛教文化

    世间相面前,丰子恺立刻化身为二人。其一做了这社会里的一分子,体验着现实生活的辛味,另一个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些状态。  随缘自适、达观洒脱的人生态度让丰子恺得以细品寻常生活的韵味,佛学智性的精神超越...

    张胜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2464376.html
  • 朴老的钥匙、真经、金拐杖

    日本以后。第一次回国省亲,我就先到北京探望朴老。走进朴老家的小院子,就看见朴老在台阶上,微笑着等我走近。我见到他第一眼的印象真是太深了,他的面容极其白皙清秀。中国的相面术中的白,有珍珠之白与鱼肚之白之分...

    傅益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1968882.html
  • 佛祖制服毒龙的故事

    ,道家所忌,若彬之为将,正可广作功德,何忌焉!” (取材自《历史感应统记》、《德育古鉴》、《相法秘传》) 湘清按:算命相面之道,不仅我国流传甚久甚广,即在二十世纪科学发达的欧美各国,也有很多知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5475925.html
  • 相貌庄严有绝招——修善与面相

    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经过一座寺院,看见一行禅师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后,才去请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禅师熟视良久,说:“你...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775940.html
  • 唯识三系之研究

    变现的迷界,故名种子识。由果相而言,是阿赖耶识过去业的结果,而于今成熟,故名异熟识。阿赖耶识对迷界,于种子识而言是能藏,于异熟识而言是所藏。此能藏所藏两面,乃阿赖耶识的自相。种子识表示因相面,异熟识表示果相面,对此,阿赖耶识--藏识,则表示自相之全面。 如此,阿赖耶识,作为因相是种子识,作为果相是异熟识,作为自相是阿赖耶识。将无记之性质配合三相,则由因相言,阿赖耶识是有覆无记,由果相而言,是无...

    如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247392.html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表现,有其共相,亦有其别相,然相互寖染的可能性,应是可以想见的。汉译偈颂虽是近似中国诗歌的另一种呈现,然其假借于中国诗歌形式却又不囿于中国诗歌之限制,无异显示了文学的时代共相面与别相面;而汉译偈颂中,...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